, 全身交感神经张力会明显增强,而切断肾脏传入神经纤维后, 全身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图2),而这也是RDN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目前已有个案或小样本研究证实了RDN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可行性。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是2015年JACC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2],该研究纳入了10例难治性室速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RDN术后80%患者的室速/室颤负荷均有显著性下降。
既往RDN多是采用射频能量,然而射频能量消融存在消融效率较低、消融时疼痛明显以及完成治疗过程受患者血管类型影响等缺点。
而超声作为一种频率高于听阈的机械波,在生物组织中以纵波传播,其携带的机械能可使介质中的分子剧烈震荡产生机械摩擦、空化和热效应等,同样可用于RDN,并且与射频能量消融相比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而2019年CIRCLUATION上发表的RADIOSOUND-HTN研究[3]就证实,超声能量的RDN降压效果要优于射频能量的RDN。
但是基于超声能量的RDN应用于人体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尚无报告,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这一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未来仍需更多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