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冠心病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例由1990年的8.6%增加至2013年的15.2%。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剧,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将持续增加。一项国际合作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人数已达400万左右,预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约610万,更重要的是,尽管发病率不断上升,但AMI的院内病死率无显著降低。
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美国Framingham研究为代表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确认了一系列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血压、血脂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还发现,冠心病发病存在性别差异。
发表于BMJ的全球数据显示,1980年到2010年间,在全球范围内,男性冠心病及心梗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对于已发生过冠心病事件的女性来说,复发冠心病事件的概率与男性的差距似乎就没这么大了。
近日发表于JACC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这个观点,研究人员通过美国保险数据库获取患者数据,共纳入非冠心病人群1359560名,MI人群339890名。
在追踪随访期间,非冠心病队列共发生12,518例MI事件(女性占比45%),MI队列中共发生27115例MI事件(女性占比50%)。无冠心病史女性发生心梗的HR经多变量调整,为0.64(95%CI:0.62-0.67),有MI史的女性复发心梗的HR则为0.94(95%CI:0.92-0.96)。
两个队列中,MI、CHD、心衰、全因死亡风险的性别差异
同时,随访期间,非冠心病人群中发生了21052件CHD事件(女性占比38%),MI人群中发生40878例复发性CHD事件(女性占比46%);另外,非冠心病队列中共有19490人因心衰住院(女性占59%),MI队列中有45269人(女性占比54%)。
总的来说,在非冠心病组中,女性患MI、CHD、心衰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低于男性,但在MI组中,男女复发的风险较为相近。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女性心脏病的误诊率高于男性,因为女性的症状更不典型。当女性患者发生心梗时,出现问题的更可能是微血管,因此症状与典型的胸口疼痛,向左臂放射性疼痛不同,很容易被忽视。
也就是说,在初次发生心梗时,女性患者的诊断时间可能被人为拉长,从而导致预后更差。这一点很可能是导致女性冠脉事件复发概率与男性差距缩小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