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的慢走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每天合计步行30-60分钟,每周以5-7天为宜。坚持步行训练对改善心肺功能起到50%的作用。
力量运动是有氧运动的有益补充,增强呼吸肌(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可减轻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量。低重量阻力运动(如哑铃操、托举矿泉水瓶等)可增强四肢和躯干肌群的力量,减轻乏力症状,一般运动1~2组、每组重复12~15次即可使肌肉得到足够的锻炼。托举的重量和次数可根据对运动的反应逐渐增加,以可耐受为准,即不因为运动引起不适。
第三阶段:放松运动,根据病情轻重持续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时间应该越长。
患者在家中可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运动强度适宜且容易开展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
4.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需要观察对运动的反应,当患者出现心绞痛、气短加重、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虽然病情恶化通常与运动无关,但在症状控制前患者应避免运动。
2)心衰患者做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呼吸方式,一定要“用力时呼气”,降低因屏气造成的胸腔内压增加。
3)心衰患者步行训练和力量训练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以适当为主,循序渐进,不要过度,应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4)老人的平衡能力较差,练习时应注意预防跌倒,不要突然大幅度变换姿势,以免血压波动。
心衰运动误区一:我都心衰了,必须要一直卧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