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发病率一直在持续增长。房颤与中风、心力衰竭(HF)、心肌梗死(MI)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由于房颤及其相关的医疗负担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激增,这种常见的疾病需要一种更综合的管理方法。
许多研究表明,危险因素调整与抗凝、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一起被纳入房颤管理的第四大支柱。作为房颤危险因素管理的一部分,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的危险因素,而且可以改善房颤相关的症状、发病率、复发率、房颤负担和生活质量。
尽管运动和房颤相关结果之间的联系已经得到了大量证据的支持,但在房颤患者中,由运动导致的CVD的益处却不太容易被提供。房颤患者的大多数死亡是源于CVD,因此强调基础CVD优化管理应该是房颤护理整体方法的一部分。
为了评估新诊断房颤后的运动习惯与缺血性中风、HF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专家开展了一项基于人口的全国性队列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的《美国科学院杂志》PLOS Medicine上。
这项研究使用的是韩国国家健康保险局的数据。对2010年至2016年间新诊断为房颤的66692名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他们在房颤诊断前后两年内接受了两次连续的健康检查。根据定期锻炼的表现(在每次健康检查中通过自我报告的问卷调查),在其房颤诊断前后将个人分为4类:从不锻炼者(30.5%)、新锻炼者(17.8%)、锻炼放弃者(17.4%)和锻炼保持者(34.2%)。主要结果是缺血性中风、HF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
考虑到人口统计学、合并症、药物、生活方式行为和收入状况,各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差异得到平衡。在平均3.4±2.0年的随访期间,通过加权的Cox比例危害模型计算结果的风险,并采用反概率的治疗加权(I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