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也将其认定为衰老相关的一类疾病。不过,过去十余年里,在青年、中年人群中,心衰发病例数越来越多,有必要对相关危险因素做进一步探明。
美国麻省总医院学者评估了一般人群心衰危险因素的年龄差异,结果已发表在了四大医学杂志之一的《BMJ》上。
研究人员从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HS)、预防肾脏和血管终末期疾病研究(PREVEND)、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ESA)三项大型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中,共纳入24675例无心衰史参与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55岁)、中年(55-64岁)、老年(65-74岁)、高龄(>75岁)四组。
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长达12.7年,共统计到1381例心衰事件。四组人群(年龄由低到高)的心衰发病率分别为1%、5%、10%、18%,青年组、高龄组的中位心衰发病年龄分别为58岁、89岁。
其中,青年组的射血分数保留型/降低型心衰占比分别为32%、66%,高龄组为43%、41%。
同较年长人群相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梗史,带给较年轻人群的心衰发病风险明显更高:
高血压可使青年组人群的心衰风险增加至原来的3倍,而仅使得高龄人群的心衰风险增加43%;
糖尿病可使青年、高龄人群的心衰风险风别增加至原来的3.86、1.66倍;
吸烟2.58、1.21倍,既往心梗史3.3、1.35倍。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较年轻者发生心衰的绝对风险,均低于较年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