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心脏瞎跳,活动后心律不齐,明确诊断有房颤,你敢让你的患者运动吗?
缺乏体育活动不仅会通过与已有的房颤危险因素相关联而导致房颤负担,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运动是独立的房颤危险因素。
8月29日,在2020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发布的一则摘要显示:在许多欧洲房颤患者的队列中,体力活动和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呈负相关。
啥意思?房颤患者,整个运动就能降低死亡风险了?看这意思,还得整个高强度运动?别急,想知道多大强度的运动能降低死亡风险,让界妹先带你看看这项研究如何进行。
运动量越大,死亡风险越低
研究人员纳入超过11096例房颤患者,根据他们自我报告的体力活动强度,将患者分为4组:不进行运动组;不定期进行运动组;规律进行运动组;进行高强度运动组。对4组患者进行全因死亡结局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8699例患者(78.4%)运动,平均年龄69.1岁,40.7%为女性。其中3703例患者(42.6%)未进行运动;2829 例患者(32.5%)不定期进行运动;1824例患者 (21.0%)规律进行运动;343例患者 (3.9%)进行高强度运动。
随着运动、平均年龄、女性患者比例的增加,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 评分逐渐降低(p<0.001)。平均680.6天的随访期间内,共有848例(9.7%)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
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发现,随着运动级别增加,全因死亡的累积风险逐渐降低。经过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调整CHA2DS2-VASc评分后,相关的全因死亡风险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降低。相比起未进行运动患者,不定期进行运动全因死亡风险(HR: 0.69, 95%CI: 0.59-0.81)、规律进行运动全因死亡风险(HR: 0.45,95% CI: 0.35-0.58)、高强度运动全因死亡风险(HR: 0.41,95% CI: 0.23-0.76)。
这表明,体力活动和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呈负相关。
弱弱问一句,高强度是多高哇?游泳、跑步算吗?
高强度的运动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说实话,界妹对这篇摘要结果提出了深深的质疑:房颤患者真能进行高强度运动?说好的适量呢?
界妹试图找到更多的研究,对比2016年和2020年ESC发布的房颤指南发现,房颤患者的确需要运动,但不可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