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丹药业

--始于​1968

发明专利:ZL 2015 1 0028649.9
在临床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仍存在挑战。
来源: | 作者:玉丹 | 发布时间: 1777天前 | 56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期,阜外医院闫朝武、潘湘斌等在JACC心血管介入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这类患者,与仅用靶向药物相比,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右心室内径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该研究连续纳入5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位年龄为50.5岁,49例为女士,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为26.9 mm

3个月靶向药物治疗后,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1.5的患者用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

研究者发现,经3个月靶向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降低了14.5 mmHg,肺血管阻力平均降低3.9 Wood单位,运动能力明显增强(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72),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增加0.9,出现不良心脏重构,右心室内径增加3.5 mm

在此基础上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房间隔封堵器中位直径为34 mm)后,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进一步降低6 mmHg

中位随访10个月后,患者的运动能力进一步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进一步增加60.5),出现明显的心脏逆重构,右心室内径平均缩小9.9 mm

与此同时,所有的筛孔保持稳定,分流基本可忽略不计(中位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为1.1),且未出现并发症。

1年后,19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肺动脉压恢复正常,5例患者在停用靶向药物后再次出现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