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主动脉疾病治疗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临床研究以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结果报道居多,缺乏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数据。以致于中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大量的临床经验,研究成果却难以成为国际主流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仅如此,不同单位不同专家针对治疗策略的选择迥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救治成功率悬殊;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低、医疗资源不合理消耗等问题,导致了中国主动脉疾病治疗结局均一性差,医疗资源分配事倍功半,主动脉疾病的医疗质量控制亟待加强。基于严峻的中国主动脉疾病诊疗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力推心血管疾病专业医疗质控工作。2020年9月11日,在第五届中国血管大会(CVC 2020)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畅教授就中国主动脉疾病治疗的质控与改善作了精彩的报告。
血管外科质控专家工作组年度工作回顾
2018年1月23日,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和国家级质控工作专家组。同时,成立国家血管外科质控专家工作组正式,建立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专家团队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上报、发布、反馈的持续改进工作模式。医疗质控工作正是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全国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健康工作目标,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助力。
2018年至今,血管外科质控专家工作组组织了4次会议,参与制定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TEVAR)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VAR)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
2019年,初步构建血管外科质控数据平台,当前已正式上线;并在全国43家单位试运行,已连续纳入2,300例主动脉腔内治疗病例。
2020年,参与设计NCIS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工作;参与国家卫健委组织的病案首页修订;参与国家卫健委《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修订工作;被国家卫健委授权分析HQMS系统数据(全国医院病案首页系统);参与撰写国家卫健委《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以及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白皮书》。
基于全国医院质量检测系统(HQMS)数据库,分析中国主动脉疾病诊疗现状
本次报告数据主要参考HQMS数据库,纳入626家开展主动脉诊疗操作的三级医院数据,其涵盖的三级医院约占当年总体的47.1%。以血管外科重点术式为切入点,对2015年~2017年数据库中所有符合入选条件病例的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分析,描述当前中国主动脉疾病的诊疗概况,并为下一步质控工作指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