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丹药业

--始于​1968

发明专利:ZL 2015 1 0028649.9
关注夜间血压管理,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
来源: | 作者:玉丹 | 发布时间: 1728天前 | 1015 次浏览 | 分享到:

>30小时,氨氯地平的半衰期则长达45小时,是目前各自同类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降压药物,二者无论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较其他降压药物可更有效地控制24h血压和夜间血压[7]

PRORYV-2研究[8]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入组患者血压平均基线为 161.4/94.9 mmHg,以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24h各时段血压(包括夜间血压)均得以强效平稳控制。

此外,《亚洲动态血压监测HOPE专家共识2019[9]明确表示:长效ACEI可降低动态血压,而不会扰乱血压昼夜节律,而长效CCB在有效地降低24h血压的同时不会过度降低夜间血压,有助于抑制非杓形或反杓形的夜间血压升高模式。

长效ACEI+CCB联合方案,为夜间血压达标保驾护航

在临床上实践中,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单一降压药物难以实现24h血压达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5]建议应将联合治疗作为降压的初始选择,且优先单片复方制剂。在常用的单片复方制剂中,A+C组合是《ISH高血压指南2020[6]推荐的理想方案。

作为A+C的代表药物,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开素达),其主要成分在作用机制上协同互补,能够发挥1+1>2的协同降压效应。氨氯地平具有直接扩张动脉的作用,但会反射性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而培哚普利恰可抑制RAAS激活;另外,氨氯地平利钠和轻度利尿作用能够增强培哚普利降压疗效,所以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降压疗效,势必为夜间血压达标保驾护航。

同时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的强效降压作用。在一项纳入1814例高血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究[11]中,患者基线血压163.7/95.4 mmHg,接受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治疗3个月,强效降压高达30.1/15.1 mmHg。另有临床研究显示: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无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还是既往使用其它药物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率高达92%以上[12-13]

总结

以往的降压治疗较为看重诊室血压,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夜间血压较诊室血压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预后,成为高质量血压管理新的靶点,而这对降压药物的长效和强效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中的每一种成分半衰期均超过30小时,位列同类型常用制剂的首位,能做到长效平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