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丹药业

--始于​1968

发明专利:ZL 2015 1 0028649.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元凶
来源: | 作者:玉丹 | 发布时间: 1800天前 | 1492 次浏览 | 分享到:

70%的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高密度脂蛋白是主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它能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运走,如果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大量积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2、高血压

高血压是被普遍公认的动脉硬化因素,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可因血压升高而明显加速,且病变加重。血压降至正常时病变发展减慢。此外,血压直接影响动脉壁结缔组织代谢,与高血压有关的肾素、儿茶酚胺、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也可改变动脉壁代谢,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3、糖尿病及 胰岛素 抵抗

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糖代谢异常可导致脂代谢异常,高血糖损伤动脉内皮,诱发或加重动脉硬化,影响粥样斑块形成。

4、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5称为超重,体重指数>30称为肥胖。其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常与高血压、高 胆固醇 、高 甘油 三脂等危险因素并存。

5、吸烟

吸烟可通过多种因素导致动脉硬化。尼古丁可明显降低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并且能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硬化作用。吸烟能使血浆激素、皮质醇、血管升压素和 葡萄糖 水平增高,损伤血管内皮。另外,吸烟还可以增加血栓因素。

6、年龄、性别

国外尸检资料表明,动脉硬化发生过程可开始于儿童期,至成年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动脉硬化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尸检检出率,20~59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但60岁后两者无差异。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心病发病年龄女性较男性平均晚10年,女性停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开始上升,雌激素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故认为雌激素有防止动脉硬化作用。

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其作用的认识的加深,发现它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虽然其引起动脉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减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变血液凝固状态及血小板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动脉硬化。

三、如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无论是冠状动脉硬化还是冠状动脉炎,发生血管狭窄后导致心肌缺血或急性血管内血栓的治疗是一致的。所不同者,继发冠脉疾病尚需进行原发病治疗。

例如,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已经或将要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即临床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此种情况需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强化抗凝,迅速开通相关血管。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心肌损害。措施包括经静脉溶栓、冠脉内支架术及外科冠脉旁路重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