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丹药业

--始于​1968

发明专利:ZL 2015 1 0028649.9
“血运重建”这个名词,要改
来源: | 作者:玉丹 | 发布时间: 1589天前 | 61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冠心病治疗领域,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心脏搭桥手术(CABG)是常用的两种有创“血运重建(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技术。

        近期,德国、美国学者在JACC发文指出,“血运重建”这个名词不能充分描述介入和搭桥的机制,会导致人们误解其治疗效果。

        他们认为,将“血运重建”改为“PCI或CABG有创治疗(invasive treatment by PCI or CABG)”这一描述性术语,可更具体地描述两种干预措施,可能会改善临床决策的制定、指导未来研究设计并产生新的证据。

        作者表示,“血运重建”仅显示了放支架或搭桥的一种治疗效果,即重新建立起通往缺血心肌的血流,而模糊了一些关键的机制。

        实际上,放支架或搭桥至少对冠脉有3种不同的作用,包括不同程度地改善冠脉血流、再灌注缺血心肌、预防心梗等。

        作者指出,冠心病症状的产生,主要有两种病生理机制:

        (1)管腔狭窄和血流受阻,临床上表现为劳力性心肌缺血;

        (2)急性管腔闭塞,一般是因为斑块血栓形成破裂或急性进展,导致心肌血流急性阻断,从而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

        按照目前的共识,急性缺血需要立即进行再灌注,即恢复血流。在技术可行和解剖条件有指征的条件下,介入治疗是当前的治疗选择。

        对于慢性缺血,介入和搭桥的治疗效果就没有这么明确了。目前甚至不清楚是否真的存在慢性缺血。